2015年4月25日 星期六

印度佛陀八大聖地

1.鹿野苑(Sārnāth)



2.菩提伽耶(Buddha-gayā)




3.王舍城.靈鷲山(Gṛdhrakūṭa)



4.毘舍離(Vaiśālī)





5.拘尸那羅(Kuśi-nagara)-佛入涅槃處




6.藍毘尼(Lumbinī)-佛誕生處




7.舍衛城(Sravasti).祇園精舍




8.尚卡西亞(Sankasya)-佛降還人間處




敬祈所有 福慧圓滿自在  佛弟子 合十頂禮




泰姬瑪哈陵與紅城

泰姬瑪哈陵(Taj Mahal Mausoleum)




印度歷史上,除了第一個統一帝國──孔雀王朝之外,蒙兀兒王朝(1526-1857)是僅有的第二次統一。泰姬瑪哈陵,系蒙兀兒帝國的沙傑汗王愛妃泰姬瑪哈的陵墓。建於西元1631年,那年國王最喜歡的妃子泰姬 38歲,在這之前已生了14個孩子,這一年她隨沙傑汗出巡時,在途中生第15個孩子時難產去世。臨終前她留下遺言: 1、好好撫養孩子 2、沙傑汗終身不娶 3、為她建造一座美麗的陵墓。
沙傑汗為實現泰姬的生前要求,就為她修建了這座舉世無雙、規模宏大、印度最美麗的建築。繼後沙傑汗決定在泰姬陵對岸用黑大理石再建一座陵墓,作為自己將來的陵墓,兩陵之間,一橋相連,好讓他和他的愛妃生死永遠在一起。但當第二座黑色陵墓動工興建之際,其兒子奧倫澤布(Aurangzeb)便利用兄弟自相殘殺的機會奪得王位,並將沙傑汗幽禁在阿格拉堡。從此他每天只能遙望泰姬陵,最後寂寞地在古堡裡結束了他的一生。其後奧倫澤布將他和其愛妃並葬于泰姬陵內。這座白色大理石建築,融合簡潔明快的回教風格與富麗精巧的印度藝術,庭園展現典型的波斯式花園風格,被譽為世界七大奇蹟之一。








「紅堡」:阿格拉古堡是蒙兀兒王朝的首都,為第三代皇帝阿克巴大帝所建,一九八三年被列入世界遺產。整座阿格拉古堡呈不規則的八角型,具有宮殿和城堡的雙重功能。因城牆和城門都用紅砂岩砌成,因此又稱「紅堡」。(來自網路資料)









以欣賞建築藝術的角度來到此,首先是被這座建築的外型所震撼,而後,發現整個建築結構並不簡單,上面是不同國家的寶石,用鑲嵌的方法而成。這種動用龐大的人力、物力的工程,真是無法想像。記得在途中談及泰姬瑪哈陵與紅堡時,讚嘆了前者不輸給貴為宮殿的紅堡。一位印度人這麼回答:那是不同的,前者為陵墓,後者為宮殿。


印度婚禮

這是一場意外懈逅的印度道地婚禮,舉辦地點是在印度桑奇的一所寺廟。




比較感興趣的是印度人如何舉辦婚禮,和中國人有何不同?
其實從傳統的禮教上的尊重,我覺得印度人之於中國人是有過之而無不及。從新郎迎取新娘的過程儀式之複雜與冗長可以得知。








記錄幾張照片以茲回憶!



印度‧桑奇(Sanchi)


據說:這裡是阿育王夫人的家鄉,也是阿育王兒子和女兒的出生地,因此阿育王在這裡建立精舍,後來建成佛塔。



進入桑奇,完全不同於之前的所有感受,讓人有平靜、安寧之感。整個環境乾淨、整齊,或許曾為英國統治,有著歐洲、英國風,還有那希臘風的古代石柱。桑奇佛塔的藝術雕刻,令人眼前一亮,生動富麗的造型,不禁聯想當時的文化文明,應是飽滿富足深深吸引人的。













波霸羅(Bhopal),這裡是印度中部的一個城市。距波霸羅67公里,桑奇遺跡在90米的山丘上,一共有三座塔。包括最為壯麗高聳的大塔、樸實無華的二塔,以及發現藏有佛陀兩位大弟子舍利弗和目犍連舍利的三塔,附近尚有許多石造寺院,以及一根斷成兩截的阿育王石柱,大小遺跡共51處。大多數的遊人一入桑奇,目光必定立即被大塔四方的雄偉塔門所吸引。其上一幅幅栩栩如生、活潑靈動的佛教雕刻,正是桑奇之所以成為當今首屈一指古文明寶藏的主因。
在繼之而起的巽加王朝(Shaka Dynasty)將小塔擴建為壯觀的大塔,二塔、三塔也陸續蓋起。西元前1世紀,以極致工藝成就著稱的案達羅王朝(Andhras Dynasty),在大塔東西南北立起4座精雕細琢的塔門。佛塔周圍亦陸續建造起許多僧院石寺。從各王朝不斷擴建的情形看來,桑奇一直都是中印度的佛教重鎮。直到伊斯蘭教大軍入侵印度,佛教幾為所滅,桑奇遂被世人遺忘。
http://baike.baidu.com/view/1377890.htm







素樸者

樸素者和盤托出,樸素者坦誠相見。因此,樸素者身上總能生出一種純天然的“親切感”,具有很強的親和力。樸素者不勢利,不虛偽,能經受時間的考驗。樸素者內心淡定從容,他們不屑於爾虞我詐,爭名奪利,言必信,行必果,更值得信賴和託付。~~~
(文章摘自友人,原文為〈樸素者〉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