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5年8月4日 星期二

京都.比叡山




比叡山位於日本京都市東北,橫跨京都市和滋賀縣,為日本佛教天臺宗總本山。主峰大比叡岳高839 米,西北走向的釋迦岳高750 米,水井山高794米,三石岳高767 米,這5 座山峰總稱比叡山。古時候,連接京都和近江盆地的交通要道志賀越、山中越就從這裡通過。1958 年,經山中越從根本中堂通向四明嶽的比叡山公路開通,山頂一帶變成了觀光、旅遊勝地。(百度)

這裡是比叡山的山頂。






山上的名寺——延曆寺建於西元785 年,後來焚於戰火,由德川幕府第一代將軍德川家康和第三代將軍德川家光重建。寺分東塔、西塔、橫川3 區。東塔為寺中心區,有根本中堂、大講堂、戒檀院、阿彌陀堂等。

延曆二十三年(804)最澄入唐參學。翌年返國,奉勒建大伽藍,乃開天臺法華宗。且為鎮壓帝京的鬼門,而以本寺為鎮護國家的道場。弘仁十三年(822),本寺在最澄示寂後,獲准設立大乘戒壇。翌年受賜延曆寺牌匾。爾後義真(第一任天臺座主)、圓澄、圓仁等續建諸堂。清和天皇貞觀元年(859)圓珍再興園城寺,作為天臺別院,於是伽藍逐漸完備。最盛時曾有三塔、十六溪、三千餘坊。在教學方面,除兼學圓密禪戒外,淨土思想亦頗發達,使本寺發展成一綜合佛教道場。開創鐮倉時代新佛教的祖師如良忍、法然、親鸞、日蓮等人,多曾到此修學。故深受桓武、嵯峨等歷代天皇的尊崇。(百度)


東塔


作為總本堂的根本中堂是寬永17年(1640年)再建的。它擁有正面11間,側面6間的龐大規模。它的構造是正面的外部和最中心部為木頭板,背面的4間內間為石板,設有3座宮殿。根本中堂內供奉的如來佛,是日本國寶。堂內的檉柳木相傳是從中國五臺山帶回的。沿山脊而上為西塔區,有釋迦堂、相輪橖等,還有椿堂、琉璃堂等遺跡。




這裡是大講堂,好像也是主要活動的地方。







到達此地沒有多久,就看到一大群小朋友。應該是夏令營的活動。大人、小朋友恭敬禮貌的舉止,令人嘆服!

東塔其它地方的照片:










西塔

以圓澄所建的釋迦堂為中心。此堂又稱轉法輪堂,奉安本尊釋迦如來及文殊、普賢、四天王等像。西塔大眾皆在此修長講法華法、八字文殊法、不動法等。此外,又有相輪橖(最澄所建,又稱淨菩提心無垢淨光摩尼幢相輪橖,納《法華經》、《大日經》等二十三部五十八卷)、法華堂、常行堂(兩堂之間有曲折的回廊)、椿堂(聖德太子遺跡)、黑穀青龍寺(位釋迦堂之北,為良源所創,系法然、真盛的修行地)、寶幢院、琉璃堂等處。

釋迦堂:









法華堂:






淨土院:












橫川


以圓仁所創的橫川中堂為中心。此堂又稱首楞嚴院,安有本尊聖觀音及脅士毗沙門天、不動尊。另有四季講堂(稱定心房,今俗謂大師堂,為良源的住處)、慧心院(源信的住處)、定光院(日蓮修學地)、生源寺(最澄誕生地)、華藏院(曹洞宗祖道元剃髮處)、滋賀院(延曆寺本坊)、日吉神社(奉祀山王權現)、贊佛堂等處。橫川中堂(首楞嚴院)是桃山時代的建築,1942 年遭雷火焚燒,1971 年再次修建。堂內供奉的聖觀音像是藤原時代的作品,為日本的重點文物。





四季講堂




這個形象的由來是有典故的。當時全國患有瘟疫,大師進入禪定之中,變化為這個形象,身旁的侍者趕快將此形象畫下來,並分送給全國各地感染瘟疫者,結果大家不藥而癒。所以此形象流傳下來,成為每人隨身攜帶的護身符。






途中遇見一位會說中文的日本人,首先,他對於來自台灣的我表示感謝,因為日本大地震的捐款。其後,他說到每一間寺廟門前一定會有這個先手的工具,它是一個儀式的。先洗左手、再洗右手,然後潄口,再將剩餘的水往握住勺子的手慢慢倒,如此便可清淨地入佛門聖地。












行經門口時聽到的誦經聲,是我在比叡山回憶最深的。因為真正認識到,這是一個修行的道場。